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吗? (第6/10页)
怎么有长进?是以我对学生们常言,读百家书,成一家言,学问当以致用为知。” 听了林延潮的话,张汝霖如醍醐灌顶,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何离家时,父亲一再交代自己,来京后前途上要听岳父的话,但学问上要听林延潮话的道理。 张汝霖当下心悦诚服,愿意从于林延潮学习学问。 林延潮笑了笑道:“我公务缠身,不过有几个不成器的弟子,若是你有意,平日从于他们读书治经,印证长短,也是不错。” 张汝霖欣然从命。 张汝霖走后,林延潮又拿起徐贞明的《潞水客谈》读了起来。 读了这本书,林延潮方才知道,徐贞明之父名叫徐九思,对方也是官员一生清廉,并且是出色的循吏,他去世时上万百姓前去拜祭。 至于这本潞水客谈,林延潮还是很满意的,虽有一些古人受时代限制的弊端,但瑕不掩瑜。 事实上,历史上对这本书评家很好,谈迁在他的明通鉴里数度赞扬此书。 清人评价,终明代良策,无以逾此。 并且京畿屯垦是明清两代一直要推行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参照徐贞明的路数来,但每次施政总是断断续续。 说回此书就是由张元忭亲自作序,可见徐贞明与张元忭之间的关系。 书中的主张,大体与林延潮在归德兴修水利,不谋而合。 而林延潮兴修水利的思路,是从现代而来,他的治下考城县与后来兰考县地域差不多。 后世的***治兰考时,就是采用引黄灌淤的办法。 徐贞明则是实地考察从京师至西至北的地势,指出有大量的荒地,以及斥卤地,因缺乏水利灌溉而荒芜。 并指出南粮北运完全依托于漕运,这运河就犹如人的咽喉,一旦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