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吗? (第7/10页)
不下咽,就有噎死之危,所以与其用江南百姓辛苦种出的粮米来供给京师,不如在京实行屯垦,以解漕运之乏。 后来徐贞明的政见得到李植他们的赏识,于是被朝廷推举为屯田御使,去年在京屯垦成绩很好,仅在永平府拓田三万九千亩,然后其他各府也有进展,发展的势头非常好。 但此举如同林延潮在归德治水时一样,后期触犯到官宦集团的利益。 当时林延潮在归德时,如捏死蚂蚁一样,捏死了跳出来的赵家。可是归德与京畿不一样,作为归德土著的赵家,跟天子脚下的皇亲国戚,简直是蚂蚁与大象的区别。 申时行之前接连数疏给天子,可是连堂堂首辅都保不住徐贞明,就可以知道徐贞明到底得罪的是什么样的存在。 最后徐贞明一倒,京畿兴修水利,屯垦荒田的工程,也就立即被朝廷叫停。 林延潮想到这里,当下修书一封命家人将在京理已是待罪之身的徐贞明请至了家中。 徐贞明到时,已是夜晚。 他看见林延潮将自己所作的潞水客谈翻至一半合在桌上,不由心底一动。 “草民徐贞明见过学士!” 林延潮点点头,示意对方入座然后道:“徐兄听你称呼,你的辞官奏疏已经上了?” 徐贞明抬起头,林延潮但见他两鬓星霜,已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眼底却仍有一股少年人的倔强。徐贞明沉声道:“告老还乡的奏章已是上了,陛下马上就会批复了。” 林延潮点点头道:“这么说事已成定局了?” 徐贞明拱手道:“学士大人,你这一次来找徐某的原因,徐某心底有数,对于元辅上疏的相救之恩,徐某心底感激不尽,但此恩唯有来世再报,若要徐某改换门庭,换的保住仕途的机会,那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