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 (第5/12页)

》卦第一爻辞的注释,首先引用唐人崔觐的注释。

    而唐代崔觐的说法,无疑是以“象数”及筮占,又加杂着文辞义理去注释的。

    如:“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阳称焉。”

    这里的“九”就是属“象数”易学里的“数”,九本是今本《周易·乾》里排初爻的爻题称法,而在卜筮术的早期八卦取象筮法上把九与六分为阴阳属象上老阳与少阴之说,后《周易》被篡改为算卦格式文本,则用六·九之数做为每卦所谓卜筮辞的爻题之称。

    由此理解这句“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阳称焉”的所谓对乾卦第一爻辞的注释来历。这句说法就是典型的“易数易学”内容,并且用占筮(算卦)术的说法来对“爻题”的注释,但又不能说这注释的不能,确实今本《周易》是为了用于算卦才被篡改成的卦爻格式,但对今本《周易》的学术,应追根溯源,研究其真实的历史,今本《周易》一书的文字内容如何与算卦的卦爻格式而不相融,这种形成巨大的反差,况且从文辞上根本看不出是用于算卦用的卦辞,而所谓的每卦统篇都是有中心有思想的文章,要究明其因,恢复《周易》的本来面目,而不能一错再错,以讹传讹。以“象数”去注释《周易》文辞内容就是以讹传讹。

    而接着的“潜,隐也。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故曰“勿用””,则是对所谓的爻辞(文字)内容的注释了,即注释出一番君子处事的道理。这就是我们给命名的“象数理”释法,既以“象数”,又从文辞义理上去注释今本《周易》里的卦爻辞。

    对此句爻辞的注释,编者又引用了《子夏传》里的说法,即“龙,所以象阳也”,这说法只用象而却没有“数”,不同于唐代崔觐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