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 (第4/12页)
本)一书之后衍生的东西,与原创《周易》内容无任何关系。可作《易传》者面对的是个算卦格式的《周易》文本(今本《周易》)而亦筮亦理的进行一凡阐释。这里的“乾,健也”,就是李鼎祚引取《说卦》里一句说法而对《乾》卦名称所进行的一番解释。而《周易》原创内容每篇既无名称,也无取象之说。无疑李鼎祚以后出的八卦取象(乾为天,天为乾卦的取象)而对《乾》名称的说法与原创《周易》第一篇文章内容是不相附的。 对所谓《乾》卦辞的注释又引用《子夏传》里的说法。 《子夏传》里的子夏(公元前507年—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期及战国前期人,为孔子弟子。因《子夏传》是伪书,即后人假托子夏之名。《周易集解》一书里共收录《子夏传》里的四条对《周易》文辞的解释。《乾》卦两条,对"元亨利贞"和"潜龙勿用"这两句的解释。第三条是对《比》卦里的所谓卦辞"比吉"做的解释。所引第四条是对《蛊》里的"卦辞"里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的解释。 《子夏传》在对今本《周易·乾》卦所谓卦辞的释文来看,也是以四德注释法,与《易传》里《文言传》的义理四德释法同,而与东汉晚期象数释法却不相同。以四德注释“乾元亨利贞”早在《易传》前的“易学”就出现过。是记录在《左传》一书里,后又出现在《易传·文言》里。 唐朝人所引的《子夏传》一书应是西汉前期的人伪作,也因《周易集解》里所引《子夏传》不见对《易传》有释解,《子夏传》应在《易传》没有尊奉为《易经》内容之前(西汉前期)产生的。不过《子夏传》已佚失,现在所传的《子夏易传》是唐时的另一伪作。 第二对所谓《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