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寨主_第六百五十三章 财政之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三章 财政之道 (第7/9页)

大乾立国开始,楚行就没打算过只靠从土里种粮食,养活大乾。

    关税,先不提南洋和欧洲的贸易,现在他楚行和伪明就是两国,未来关税会收到手抽筋。

    工商税,大乾设有工商税务司,在大规模的吸收工商业的税费,虽然在楚行看来,现在依然还停留在粗浅的定额保护费层面,未来还需要细化,将其推进到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性质上,这是他要面临的更大一桩课题,可收获也会更多。

    至于未来的什么印花税、财产税、个人所得税,现在提还有些遥远,但只要工商发展起来了,这些都是税源。

    这一通整理下来,大家心里都有了数。

    将田税、契税和市税等税丢给了地方,但地方也不是完全自治,决定怎么用这些税的还是中央派下来的官员。地方只有靠着民会来表民意,与官府协商的能力,这就不怕地方坐大。

    严格说起来,楚行这套分税制还只有个雏形,跟以后真正的分税制有很大差别,但这是适应当下的环境,只要这套形式确定了,又有民会这个可以持续发展的新生事物,以后会慢慢走向真正的分税制。

    最后众人重新提到另一个关键问题,该怎么收税?

    楚行手臂一扬,有困难,找商人,收税这事,就交给商人代劳了。

    所有人嘴巴圈出梨子型,这还真是要把大乾一国变成商人之国了?

    当然没这么夸张,楚行是要推动民间金融体系,让纳税这个环节融入到商业环境中,制定得再完善再好的政策,执行环节若是还由权力,也就是官府层面把持,结果就会像王安石变法一样,什么好事都能变成坏事。

    楚行说出决定的时候,官员们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