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二章 黄宗羲授课(下) (第8/9页)
。 结合刚才的第一策,就能看出,所谓官员扩容若干倍,实际是把所有吏员兜了进来。 若是吏员都按官员来要求,诸如回避、监察等等由朝廷落在官员上的管制,也都要落到吏员身上,他们担心,这一策既得不到读书人的支持,也得不到吏员的支持。 “我是很想事事都和衷而就,但有些事情,涉及根本,就只能以力而就。” 这一点楚行很坚决,表明即使两边都不支持,他也要强行推动。 “我大乾之官,都不再是管人之官,而是管事之官。当官就是做事,做人的那种官,得把事情做透了才能爬上去。” 这话也点出了官员还是有区别的,这也就是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别,但不同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将是事务官,政务官的员额会很珍稀。 有人还是不理解,说民人各安其份,这天下就和乐融融,何须要那么多做事的?又有什么事可做? 有什么事可做……这就是儒法之国的根基,绝不愿多事。 因为他们要让社会僵化,因为儒法之国的官,真正要干的就是四件事:收赋税、兴教化、断刑罚、安乡境。但归结到底,后三件事也是为第一件事服务,而且是为朝廷收赋税。 从本质上说,官僚集权时代的王朝,地方官就是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税务代理人。 在这个基础上,他自然没有主动意愿去提供“公共服务”,仅仅只是为了稳定税源,才必须提供一些最基础的公共服务,例如治安、救灾防灾和稳定人心,以及为中央输送人才的教育。 中央政府汇聚了全国的财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