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3章 (第3/3页)
被授予太守一职。 反观高澄,过去虽只有河南,但他身边缺了人手,一但能力与忠诚能够得到他的信任,立即就能外放。 到了去年,高欢将河北交由高澄,高澄并未对河北地方镇守有太多变动,只是让杨愔补了段荣的缺。 就是因为他自己手下的心腹,除去朝官以外,连个河南都填不满,否则六十三岁的高湛如何能够久镇光州。 封子绘就是看准这个时机,通过父亲封隆之,请由晋州平阳,调任冀州渤海。 争不过那群鲜卑元从,那就往高澄身边开辟新赛道。 第二百二十章 盘算招纳 与封子绘抱有相同看法的不止他一人,张纂就是其中之一。 晋阳有三座重要府衙,相国府(大丞相府)、行台、中外府。 分别对应高欢,相国(大丞相)、大行台、都督中外诸军事三重身份。 中外府从事中郎张纂正是晋阳三府幕僚之一。 张纂,字徽纂,北魏旧都代郡平城人(山西大同),最早归属尔朱荣麾下,尔朱兆受命都督一职统军,张纂担任其都督长史辅佐。 尔朱兆与高欢亲密期,张纂数度出使,因而与高欢结识。 前文提过,尔朱兆退回秀容以后,麾下幕僚除张亮以外,尽皆与高氏在私底下有过联络。 树倒猢狲散,高欢对这群猢狲殊为不喜,几乎都被闲置。 作为尔朱兆麾下核心幕僚的张纂却不在此列。 原因倒也简单,韩陵之战前他就投了高欢。 广阿之战后,尔朱兆退兵,留张纂协助相州刺史刘诞守邺城。 高欢趁尔朱氏势力暂时退出河北,围邺城数月,掘地道以陷城墙,张纂就此投入高氏阵营,担任丞相府参军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