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6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第1/3页)

    高欢这一时期的丞相一职,由在信都所立的元朗册封。

    张纂擅于逢迎,长于机变,这样的性格也让他很快被高欢及亲近所接纳,高欢入洛阳后,张纂补任行台郎中。

    高欢征讨刘蠡升之际,以高琛守晋阳,留张纂为行台右丞辅佐高琛。

    高琛虽因秽乱而死,但张纂却因功升任大丞相府功曹参军,毕竟辅佐留守,也管不到他裤裆里的那点事,功是功,过是过,高欢这一点分得很清楚。

    之后随着行政权力逐渐由晋阳转向洛阳,张纂也由相国府(大丞相府)调任中外府,担任从事中郎一职。

    因高澄麾下幕府有崔暹、崔昂、崔季舒三崔齐列,高欢幕府也有了张亮、张纂两名昔日尔朱兆的核心幕僚并称二张。

    虽然尔朱兆败亡,但不能归罪于二张无能,作为表亲的慕容绍宗苦口婆心,难道就劝动了那位大聪明?

    但在时人眼中,三崔二张这五名信都建义后投身高氏,收获重用的幕僚,所获恩宠却不如一陈。

    所谓陈,指的就是陈元康。

    高欢不惜从高澄幕府强征陈元康,而高澄每往晋阳,都要夜宿元康府中,高家父子这般信爱,众幕僚中,独此一份。

    与张纂并列的张亮自南下洛阳后,深受重用,任职司马,掌管听望司,如今行南荆州事,只等病入膏亡的源子恭咽气,便能扶正,官居一州刺史。

    这让张纂怎么不羡慕。

    昨日得快马传信,世子高澄将于今日入晋阳,高欢只安排了一众文武相迎,自己却在渤海王府坐等。

    这让张纂品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纵然高澄在晋阳归权之举,让高欢尽去疑心,并以河北相托,但特意召集晋阳文武相迎,让高澄与众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