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第2/3页)
结识,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无非两种,其一是为试探,一如过往所为,但有了归权之事,这般行径除了使父子疏远,并无半分益处。 至于其二,就值得说道了,过去一整个冬季缠绵病榻的高欢,也许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认知,天不假年。 晋阳城门外,一应文武聚集,文士有司马子如、高乾、封隆之、陈元康等人,武将以斛律金、彭乐等人为首。 早在高澄派遣信使沟通北上行程的时候,高欢就立即下令镇守山西各州将领回晋阳述职。 这也是张纂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 权贵云集,就连素来与高澄不对付的南汾州刺史尉景也在其中,看他毫不掩饰的忐忑表情,张纂很清楚,尉景在忧虑高澄会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他。 张纂立在人群中央,很不起眼,前几排可没有他的容身之地,那都是晋州旧人、信都元从以及高欢故友站的地方。 距离高澄约定抵达的时间还很早,但这并不妨碍众人将南门挤得水泄不通。 一众文武翘首以盼的高澄却在行进的马车中,与代郡灵丘人(山西灵丘)王峻相谈正欢。 王峻字峦嵩,曾为高欢幕僚,受任相府墨曹行参军,专职笔墨,代为书写,因错被免职。 免职也有免职的好处,无需跟一众旧日同僚在城门口苦等,王峻昨日从故友处得知高澄行程,当机立断,快马出城,奔向高澄所宿驿舍。 王峻到驿舍外时,夜色已深,驿舍有亲卫重重把守,出入不得,更不会有人为他这样一个获罪免职之人打扰高澄休息。 因而,王峻只能在驿舍外苦等一宿,高澄一早醒来听说了这件事,匆匆洗漱后便将王峻招进驿舍问话。 作为高欢前任笔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