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3章 (第2/3页)
先后历任主薄、长史,也算自己人。 关于递补人选,若无空降,高澄计划由张师齐出任长史、邢邵出任主薄、而幕府司马一职,早在张亮去职,高澄就已经去信渤海,征调封隆之之子,封子绘入幕。 封子绘18岁就跟随父亲封隆之迎接高欢东出,往信都建义。 尽管历事早,资历深,但升迁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得后来人,尤其是高澄那一帮子核心幕僚。 那群人中,朝官且不提,单说刺史就有了相州杨愔、青州赵彦深、兖州崔季舒,候补的还有南荆州张亮、光州温子昇。 而封子绘去年才由平阳太守,迁渤海太守。 要不怎么说人人都想往中央挤。 巡视河北的时候,高澄曾与渤海太守封子绘有过一番交谈。 十八岁就跟随其父参与信都建义,胆识自不必说,对于他的才能更是赏识。 封子绘受任晋州平阳太守时,请开晋州北界新路,并主持这一工程,旬月而就,自此征兵运粮,军士无乏。 历史上,在邙山之战、与对南陈的战争中都有亮眼表现。 高澄与他一番交谈,也有了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这是一个颇具长远眼光的人才,有胆略,更能抚民。 小高王对这样的人才,向来都是爱之深切。 而远在渤海的封子绘实际上已经接到了高澄的征召文书。 一条通天梯摆在自己面前,封子绘没有丝毫的犹豫。 原属晋阳调派的他很清楚在高澄与高欢手下谋事的区别。 过去高欢坐拥河东、河北,高澄镇守河南,虽说高欢有更多的职位安插心腹,但聚拢在他周围的人也不是高澄麾下所能比拟。 于是凭封子绘的资历与能力,也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