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_九濮议之争(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濮议之争(上) (第3/5页)

傲。

    而在非六位前任皇帝的亲子继位皇帝中,太宗、徽宗、太上皇赵构三位都是以弟继兄位,因此追赠生父,并沒什么遇到太大的麻烦。只有英宗和孝宗是由小宗继入大宗,继承皇位。经历与赵忱到有些类似。

    不过孝宗皇帝年幼时就以被太上皇赵构收养,做为继子,以经认赵构为父,因此尊生父秀王赵子偁为皇伯,到也无可厚非。

    而在当年英宗继位之后,也曾为追赠英宗的生父濮王赵允让是“皇考”还是“皇伯”的问题,引了长达三年之久的争论,当时的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坚持应称为“皇考”,而以司马光为守的台谏大臣则坚决主张称为“皇伯”,最后还是曹太后下手敕,认为可以称濮王为“皇考”,才做为罢论。而这场事件也就被称为“濮议之争”。

    不过曹太后是先帝仁宗的遗孀,从一开始就是因为她的坚持认为,英宗不礼当称濮王为“皇考”才引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因此对于她突然改变决定,也引了人们不少猜测,一说手敕为曹太后酒后误签,另一说是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交结太后身边的宦官,最终说服了太后。但无论如何,最终的手敕以,也就无容再更改了。

    但赵忱的情况,与英宗、孝宗却有本质的不同。无论是英宗还是孝宗,因为仁宗和赵构长年无子,因此都是在年幼时就被收养,立为皇储。因此仁宗架崩,赵构禅让,他们继位都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而引的追赠争议,也似乎不完全是无中生有。

    但赵忱却完全不同,他即没有被孝宗收养,也没有被立为皇储,仅仅只能算是宗室,只因为光宗架崩之后,再无直系后人,才变成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加上又有杨炎大力扶持,和太上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