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380章 顺流而下(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0章 顺流而下(十) (第3/6页)

堰体的形状,在引水的同时自动去除岷江江水中的泥沙,将清水引入到宝瓶口,灌溉成都平原上的数百万亩良田。

    没有都江堰的时代,四川就是‘赤盆’,水旱灾害此起彼伏,成都平原是个‘人或成鱼鳖’的灾区。有了都江堰,成都平原就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

    铁道兵团的同志们紧张的看着水流运动,当飞沙堰前的内江水中形成了直径数米的漩涡,将泥沙卷在其中,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江水变得越来越澄清的时候,铁道兵团的同志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这个新的方案是何锐制定的,因为大大加长了都江堰的堰体长度,又是用了钢筋混凝土,很难修改,同志们都很担心弄巧成拙。现在眼见都江堰运行良好,大家的不安消退,剩下的自然只有欢喜了。

    吴有平并没有这么激动,虽然也知道对何锐的盲目信赖并不科学,但是吴有平总是觉得何锐的决定就会正确。如果不正确,一定是执行者出了问题,把何锐良好的方案给执行坏了。

    完成了放水,吴有平立刻召集同志们开会。都江堰虽然重要,但是对当前的中国来说,还有更重要的工作。更何况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计算机帮助下,经过精致的计算已经胜利完工,就更得争分夺秒完成其他工作。

    “现在成渝铁路即将完工,我们接下来要完成成昆铁路工程。”吴有平对与会的铁道兵团同志们说道。

    与铁道兵团谈话的时候,吴有平非常放松,铁道兵团的同志们也颇为放松。因为大家都觉得对方是自己人。铁道兵团的同志们大多很年轻,口音也大多是北方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