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孙_712 想什么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12 想什么呢?! (第3/7页)

够有所亲厚。

    朱允煐说完这些,看着满朝文武说道,“昔日太上皇只是除阳王账下一小卒,备受排挤。领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方有安身之所,有定远人李善长投奔献策。至正十七年,休宁人隐士朱升归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堪称定鼎天下之基。”

    朱允煐声音平缓,但是底下的文武百官不敢大意,因为知道皇帝可能要做些什么了。

    朱允煐这时候也继续说道,“至正十六年,太上皇攻占集庆、改名应天。青田人刘基受太上皇礼聘而至、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备受重用。随即修建了礼贤馆,招揽天下贤才。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平定天下之道。”

    对于朱允煐的这些话,不少文武百官也不陌生,因为这都是洪武皇帝鼎定天下的经历,这都是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说值得一些文官骄傲,因为洪武皇帝手下精兵强将无数,但是在争取霸权的过程中,好多决定性的策略都是读书人建言献策。

    不过朱允煐也缓缓说道,“只是太上皇出身卑微,虽遍访群贤,只是多有受挫。太上皇求贤之心甚诚,百般嘱托‘求贤之道,非礼不行,必求真材,以礼教遣’。即使‘所征人材,有不愿行者,有司不得驱迫,听其自便。’”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不少读书人觉得英示皇帝可能要秋后算账了。其实不只是英示皇帝,洪武皇帝也曾经就秋后算账过。

    别看当初的洪武皇帝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打天下的时候遇到那些不愿出仕的,也只是一副宽怀大度的样子。

    但是当他鼎定天下的时候,那情况就不同了。

    其实在明朝之前,虽然君权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