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cao喊我去盗墓_第八百九十四章 悟性?(400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四章 悟性?(4000) (第2/7页)

其中虽对先天易与后天易都有涉猎,对后世人们理解此道有不小的帮助,但此书中省略了《连山》与《归藏》中最难理解、也最为精华的部分。

    因此读懂《周易》的人虽可小成,但却难以真正掌握易学的真谛,时常看似差之毫厘,实则谬之千里,偏偏还不自知。

    “先天易……”

    想到这里,吴良再细细品味华佗方才的话,尤其是那句“万物归于太初”,心中已是若有所悟,“根据于吉的解读,太易便是先天五太之中的一个过程,而《连山》又是解密相关秘密的先天易,同时面前的这棵建木又可能正是几方小世界、包括人间的起源……貌似这些信息都能联系在一起。”

    难道……

    吴良忽然想到一种可能,有没有可能,那失传的《连山》与《归藏》中的内容从未形成过书籍,而是就藏在这疑似万物根源的建木果实之中?

    毕竟相关于吉方才提到的“天皇氏”乃是开天辟地之后的第一位帝王。

    而天朝正式形成文字则是在黄帝时期,在黄帝之前虽然不敢说没有出现过任何文字,但肯定没有行程可以传播的体系,甚至在就连这疑似与九黎国存在密切关系的秘境中,吴良也并未发现任何文字,有的只是几幅极为简易的图像。

    那么更早的“天皇氏”又要如何留下《连山》与《归藏》两部书籍呢?

    尤其还有一些史书中提到,《连山》有八万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那八万言哪怕放在后世的纸质书籍中,也得是厚厚的一本,若是方才没有行程文字体系,只能用图像来记录的远古时期,那恐怕搬来一座山也不够记的。

    哪怕只有四千三百言的《归藏》,就算使用汉朝依旧占据主流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