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11.贾诩vs孔明 (第2/7页)
传不小,贾诩又怎能不知,往日,只觉得荆襄之地多有夸张,如今见得,自然要考教一番。 还别说,听贾诩和诸葛亮二人辩古通今,倒让刘浩收益不少,众多经文书籍的理解,古人的立场有着天然的益处,对古代作者当时的情感和社会状况更是分析得淋漓尽致,着对刘浩汉书的书写有着绝大的帮助。 若非场合不对,刘浩都想拿笔当场书写起来。 贾诩和诸葛亮讨论的速度越来越快,跳动的典故、书籍、话题也越来越广,到了后来,二人连精神力都开放起来,以支撑脑筋转动的速度,一边查阅自己阅读过的书籍,一边辅以自身理解,陈述之后,还需要反驳对方的观点,一心三用,一时之间,整个贾府只能听到嗡嗡的声音,这是二人语速过快,非到圣阶,已经难以听闻。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只此一辩,就从上午持续到傍晚十分,太阳落山之后,弯月升起,烛光点亮,贾诩和诸葛亮二人依旧没有停下辩论,更没有停下歇息的意思,饭食之类,更是谁都没有提及,哪怕是旁边听闻的刘浩,也深入其中。 一开始,贾诩和诸葛亮针对上古一直讨论到汉末,一直到第二天天色微亮,二人辩论的重点才真正出现,那就是大汉四百年状况。 这下刘浩再也忍不住,他拿出纸笔,直接开始记录起来,他已经想好这本书的名称“贾诩诸葛大汉之辩”; 这本书,他打算看情况出版,特别是在三国世界出版。 贾诩和诸葛亮二人辩论,立场都十分客观,也没有外人,也没有刻意给出足够的尊称,比如称呼汉高祖刘邦,一开始还会称呼‘高祖’,到了后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