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6节 (第4/6页)
的面具 网络时代打嘴仗,不管从任何方面说都是个技术专业性很强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网民是真的见多识广。 如何能给对方造成最大程度的伤害,还要不逾线,就很考验人抓重点跟痛处的能力。 恰好这方面豆豆的粉丝们是真的在行。 哪怕最初不擅长,跟豆豆斗智斗勇这么久,也能大概学习到这套技能。 都一年时间了,豆豆的粉丝都已经被提纯过无数次了。 智商跟认知跟不上节奏的,早就已经成为路人分道扬镳了。 哪怕是豆豆的黑粉,认知可以偏激,但智商一定是在线的。 所以痛处是什么? 自然是诺贝尔奖的公信力了。 更具体的则是以往老的国际科学类大奖评审规则是否公平,是否适应时代嘛! 至于怎么破? 那自然是挑错了! 或者说翻旧账。 要说一个运营了百年的科学类大奖,要说其中完全没有错漏、遗憾跟失误自然是不可能的。 就好像瑞典科学院文章中说的那样,只要是人就肯定会犯错,人类最可贵的精神之一,就是能否坦然接受错误,并让纠错机制能够顺畅的运行。 但网上吵架可不会管这么多。 错了就是错了,既然你要坦然接受错误,那就得老老实实听着各种质疑。 豆豆粉丝鸡贼的地方在于,跑别人的地盘上去贴豆豆一条条回应的时候,绝口不提今年克拉福德奖的问题。 比如贴上德语的时候,粉丝们会大谈特谈著名的德国科学家阿诺·索末菲尔。 这位大佬当年也是量子物理学的先驱之一,对原子结构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啥他的学生都能拿奖,他没法拿奖?是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