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 (第4/7页)

 而现在朝廷策问考的题目怎么样了?又回去了,譬如去年殿试策问大意是,安定四方,朝廷是用兵还是在德。

    这样题目不是不好,当时朝廷在辽东云南都在用兵,也是用时务考校贡生的意思。

    但如此题目很空泛,用屁股想都知道,在德是政治正确,然后以兵辅之,畏威才会怀德,破题如此简单下面再用八股套就好了。

    这样的题目,表面是策问,实际上还是经义。

    换了林延潮,让他拟殿试题目,至少也要写个'龚遂治渤海,虞诩治朝歌论'如此,才是真正的策论。

    想到这里,林延潮就将心底的想法,如实道出。

    众翰林见林延潮这么说,也有些被说服了。

    面对赵用贤所言,如果朝廷取士经义策问并重,那么对于策问偏弱的考生怎么办?

    林延潮则回答,一,殿试策问是必考的,这是众所周知的,考生不可能不练习策问。

    二,会试一直也有考策问,放在第三场,但以往都是走个过场,但现在我们要重视起来。

    三,策问是偏重史料,时务结合经义,强调读书人要经史并重,要经世致用。这对于只读经义,不钻研史籍的读书人是有难度。

    没错,这个时代大部分读书人,有条件读通经义已经不容易了,再读史籍很难。但在会试考试的是三千举人,这些举人本来就对经义极有功底,中举后再读史籍,熟悉时务这是本分,国家取士三年才取三百人,堂堂朝廷找不到三百个经史贯通的读书人吗?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

    季道统反对道:“朝廷规定四书五经取士已有两百年之久,林学士要加入史籍,这不是破坏了朝廷的规矩吗?读书人会如何想?”

    没错,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