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问 (第6/7页)
之前已让考生可自携书籍入场,已是放低了难度。至于批卷上,下官看以往策问实是太走过场,下官之前看过一篇今年乡试的程文。” “题问班氏《汉书》果何所本?《艺文志》与刘氏《七略》有何异同?《古今人表》何以不列今人可得而言之否?” “然后考生答曰:“班氏《汉书》实有所本,《艺文》与刘氏《七略》实有异同,《古今人表》不列今人,皆可得而言也。而如此的卷子尤盛行于乡试会试之中。” 王锡爵也任过乡试主考官,知道这都是现在策问题的现状。 比如上题问,汉书以何为本?考生回答确实有所本。 艺文志与七略有什么不同?考生回答确实有所不同。 古今人表的书里不列今人,可不可以仍叫这个名字?考生照搬,答说可以说。 反正三场考试实对虚,考生们谓之勾策题,亦曰对空策。人家疑问你肯定,这样考试都给考生过,可见第三场纯粹走过场。 林延潮陈词后向王锡爵一揖道:“请阁老信之下官。” 王锡爵深深看了林延潮一眼,似等他向自己说什么话,但林延潮闭口不说。 王锡爵等了一会点点头道:“也好,望此场考试能善始善终吧!” 林延潮心底一动知王锡爵话里有话,不过他没有解释什么,看着王锡爵走到主考官位子上坐下。 不久数千考生入场完毕,第三场策问题目发了下去。 众考生一看题目纷纷倒吸一口凉气纷纷道,这三道题目也太难了吧。 第一道,论王通拟经之得失。 第二道,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