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问 (第4/7页)
不肯说,大概是因为你我乃同乡之故,但越是隐瞒越是八九不离十。” 林延潮笑着道:“正如我之所料。如赵汝师这些正人君子,若是看到鬻卷的事未必会管,但若知这鬻卷的事与我有关,必然不会放过。” 叶向高问道:“所以宗海你故意气走方编修,让赵汝师以为此事有你牵涉其中?” 林延潮点点头道:“此事瞒不过你。” “可是现在赵汝师将事情捅至王阁老那去,他身为主考官必会怀疑你是否参与了鬻卷, 这事可以毁了他的仕途,他会与你干休吗?宗海,此举虽维持了考纲考纪,自己的良心,但于你而言如此,得罪了王阁老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林延潮点点头道:“这我自有办法,进卿,你能来通风报信,我已是很感激了,下面的事我会安排了。” 叶向高见林延潮如此,当下长叹一声退出了考房。 会试第三场,各房同考官都在各自房里改卷,忙的是焦头烂额。 但是对于王锡爵,林延潮第三场考试不结束,他们就不用改卷。 第三场是三道策问。 这一日林延潮早早抵达了考场,对他而言,这并非是一场普通的策问而已。 对于这个国家而言,理学提倡先知而后行,读书人功夫不够,容易理论与实践日益割裂,使得读书之风趋于虚浮,不入实用之地。 八股取士之风一直持续到清朝的光绪年。 到了这时朝廷才意识在经义取士虚浮的地方,立即将科举更改至实用的策问,但为时太晚,西方的新学已冲击而至。 现在而言策问缺点也很大,儒家一向强调思不出位,读书人作读书人的事,官员作官员的事,君主作君主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