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五章 盐政:边商,内商,水商 (第4/6页)
是官府的问题,是谁的问题? “灶户可有减员?” 朱允炆询问。 刘长阁摇头:“据安全局调查,去年两淮盐场因救灾吸纳灾民,灶户还增加了三千,今年产盐不比往年少。”wap. 朱允炆看向解缙:“你怎么看?” 解缙思忖一番,分析道:“既不是灶户问题,盐场产盐也跟得上,官府也没有调整盐引价格,按理说盐价应保持平稳,纵是有些波动,也不会超出两文钱去。可眼下盐价已从建文初年的十文每斤增加到十八文,短短四年近是翻倍,其背后怕是有人在cao控。” 朱棣认同解缙的看法,将矛头对准了牙行:“牙行霸市,古已有之。眼下扬州盐价猛增,怕是与牙行脱不了关系。” 徐辉祖笑着劝:“管家还是莫太过武断,眼下朝廷对牙行的控制如此严格,他们就算是想-cao纵盐价,怕也不容易吧,依我看,这背后怕是有更大的人物。” 朱允炆挑动眉头,徐辉祖分析是有道理的,牙行虽然贪婪,但他们毕竟是流通环节的末端,一头关联的是店铺,另一头关联的可不是朝廷,而是水商。 水商又关联着内商、边商,这三个商是个什么,这个问题关系着大明盐政,关系着盐价。 大明盐政采取的是专卖制,而专卖制的核心是开中制,就是商人将粮食等物资运输到朝廷指定的边疆地区,官府开具引目,即证明文书,然后商人就拿着这些引目去支取盐,拿出来贩卖。 也就是说,朝廷是以行销食盐的利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