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八章 国子监演说:实践论 (第3/5页)
都说培养人才,人才为本,人才哪里来,不就是数量堆出来,量达到一个级别时,自然而然会冒出来几个惊艳世人的天才,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国子监站在四级教育制度的最顶端,汇聚天下精英,朝廷不要他们要谁? 科举卷面结果真的重要吗? 不重要。 科举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现在有国子监直接培养人才,有严格的肄业考核,只要取得肄业文书,那就是大明的人才。 既然是人才,直接拿来用不也合情合理的。 话虽如此,大明的科举、武举依旧没有保持着顽强的生机,民间士绅阶层对四级教育制度的认可并不深,他们宁愿选择私塾、书院,也不愿意选择免费的四级教育制度。 无论如何,国子监的地位与重要性越发凸显,解缙、郁新、茹瑺都很清楚,朱允炆在国子监的演说,很可能并不是直接关系国子监的,而是关系未来朝堂的,在这种认识下,怎么能不去听一听? 内阁有觉悟,六部也精明,都察院消息灵通,纷纷决定前往国子监听一听朱允炆的演说。 四月六日,国子监,大广场。 朱允炆站在高台上,看着文武官员来了一大半,不由地微微摇头,国子监高层、各分院院长、博士、助教、无数监生也都到了。 杨士奇将黑板推出,递给朱允炆粉笔,行了个礼便下台坐着。 朱允炆在手中掂了下粉笔,对台下的众人说:“这几日朕在国子监参观,看到了国子监诸学院的进步,也听到了许多新颖的论调,见识到了许多新鲜的知识、事物,收获良多。不得不说,国子监自革制以来,进步斐然。” “当年在这里辩论杂学入国子监,许多朝廷官员反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