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科举取士的衰落(一更) (第5/6页)
年又一年,除了吃饱饭,家里连个新衣服都买不起,连个看病钱都没有。 如何破局底层治理,改善百姓的生存状态,事关大明盛世之基,事关大明国运。 殿试一题,虑及深远。 林环三十出头,正是胸怀志向,施展抱负的大好年纪,见朱允炆给出如此题目,并没有仓促动笔,而是沉思许久,写了一份极简短的应答: “曾问陛下名言,实践出真知。不同县域,物产有差,山川土地皆异,村落分布迥然,欲治县域,当深入其中,摸索而寻治理之道,方可小康。若盲然引他地之法,笼统用之,恐水土不服,致民不聊生,反害百姓……” 在其他进士大书特书忠诚于朝廷,做个清廉好官,勤勉为政的时候,林环已经觉醒了“不同地方,不同策略”的理性思维。 与林环一样表现出色的还有陈全、刘素,这两人出色的表现,得益于他们在国子监的进修。早在他们成为举人之后,便凭借着举人身份进入了国子监。 在殿试中的进士铺开考题试卷的时候,国子监也进入了戒严,所有监生一律统考,题目就是殿试之题。 这一年殿试之后,朝廷推迟了发榜的时间。 李-志刚从北平赶回来,就是为了批阅国子监监生试卷,为朝廷选拔人才把关。经过国子监二百余先生昼夜审阅与遴选,三日之后,选出三百份试卷,糊名之后送至礼部,由内阁、礼部、吏部等官员综合审阅,选出优劣。 国子监监生卷与进士卷审阅评优次序之后,拆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