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299节 (第4/7页)
,顿时有人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不只是白衣御史,更有jianian商御史、黔首御史了!” 唐顺之有点古怪地看了看他们,随即心中了然:这些监生同窗和在京举子们自然已经将自己对号入座为将来的官了,这十八品乡贤不是他们争取的目标,反而将来地方官员大有受这三级乡贤院监督的压力。 又有人摇头晃脑:“谁为乡贤,地方自然大有举荐余地。此举一出,无非地方官吏与大户更可光明正大勾结。” “诸位莫忘了功衔、爵衔。”唐顺之提醒道,“文武官员及佐县郎以上乡贤,此后均可因功得功衔。而新制之后,荫子、致仕后恩俸、追谥,只与功衔有关。勾结自然免不了,然则一旦事发除衔,那便是累及子孙的大事。而这上九品乡贤,若官身无望,岂能不一心谋个功衔,能荫子、能蒙礼部定谥、能累功得授个乡爵县爵?” 六等爵位也能开始上下流动,监生们很快就感觉这个大开封赏之门的举措还不知会引起大明怎样的变化。 那些一时难以聊出个所以然,话题又回到了简字、书册新版式以及明年的会试上。 “总不会来年会试便以这简字、以这新体例答卷吧?简字也就罢了,若大明上下皆能如此,将来一页书能少写数笔也是好事。然则我实在想不明白,这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之新体例,到底有什么原因要不得已而改之。” 如今所有的书册都是先自上而下,然后自右而左来书写、刊印的。 这个标准一改,是看旧书、写新体会带来的错乱,很难让人适应。 正如这个监生所说,他们都不明白有什么必要如此。 唐顺之想了想之后,忽然伸手蘸了蘸茶水,在桌子上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