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299节 (第3/7页)
用这《明报》为纲,先与制台说一说?” “有劳了。” 杨一清对于大方向自然是一直收到京里消息的,他毕竟还有参策身份。 但是细节嘛……他也很吃惊:“这《明报》,为何是这种体例?” 到了夜里,京城的有心人们和随后才知道消息的,全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第一份官报,不说文字已经是这样了,排版上为什么也是新的体例? 但这个问题在报纸上传递出来的信息量面前,完全不值一提,往往只被亲眼看过的人作为最先讨论的话题。 过目不忘的唐顺之已经来到了他和朋友们聚饮的酒楼,一一说了自己读到的内容。 收获的,是一张张目瞪口呆的脸。 第277章 一纸激起千层浪 “品衔、恩衔、功衔、爵衔?” 面对同窗的疑问,唐顺之凝重点头:“品衔自然简单,有官身便有品衔,凡正从共十八品。恩衔乃原先虚衔,然则文官自奉训大夫至光禄大夫,凡十八阶;武官则自忠显校尉至龙虎将军,凡二十阶。以后,恩衔只另有一份俸禄。只是恩衔不仅限于文武官,还有十八品乡贤,无有官身仍可得授。” “……何谓十八品乡贤?” “曰勤业郎、齐家郎、安乡郎、佐县郎、参府郎、郡望郎,各上中下三品。这乡贤首先便是官府造册,路引尽予其便。自下品佐县郎而始,有一份恩俸,有赐服,可列席县、府、省三级乡贤院,推举正陪二人参预每三年一次之县务、府务、省务会议,更可寄信至御前。省级乡贤院中之郡望郎更可联名,以省乡贤院之名上奏疏,建言、举告、弹劾皆无不可。” 听完这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