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大发现》(四十七) (第11/11页)
",把《周易》又说成是讲阴阳规律的。 也就是帛书《要》中孔子所说的:“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 总之,我们从战国时期里的典章书籍里对《易》(《周易》)的引用及论述。虽战国时期无疑把《周易》一书恢复到与《诗》、《书》、《礼》、《乐》、《春秋》并列为六种经典书籍地位,《周易》已经被洗脱去史巫泼在身上的污泥浊水,恢复到本为理论书籍的地位。无疑这是时代的进步与诸精英学者的“祛魅”功绩。但另一方面,《周易》学术上,已披上本不是《周易》内容的"天道"及"阴阳"学说,无疑逐步将由八卦符号里的阴阳学说混同于《周易》,一并将“易学”推向神秘的地带。 这里要说明的是,以上说的战国后期的“周易”学术,所面对的是什么《周易》文本呢?是春秋《周易》文本,或卦爻式《周易》文本(今本《周易》)?虽然引用或论述者并没有反映出什么格式的《周易》。现在从古玩市场发现的竹书《周易》(上博简)时限为战国末期来看,战国后期对《周易》的论述更多应是春秋《周易》文本,但无论是春秋《周易》文本,或是卦爻式《周易》文本,都是篡改后的用于算卦的文本格式,只是由“名称繇题”改造成“数字爻题”格式,但内容文字没有变,在史巫手里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用来算卦联想、附会人事吉凶的。不过改造成“九·六”数字爻题的格式文本《周易》(今本《周易》),更是阴阳学说下的产物,自然被改造的晚,也更易于附会上阴阳学说。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被篡改后的《周 易》第一部学术成集的《易传》(又叫“十翼”),又是如何对其解释与论述的。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