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三) (第6/13页)
给儿童蒙上仿效战士作战的甲胄,来锻炼儿童的体魄和精神意志,从游戏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性。这不仅仅是讲儿童的启蒙教育,其目的是在于政治。在当时能接受教育者是贵族家的子弟。《周易》一书的内容是针对君子讲述的政治策略。这里是让君子明白,从小对儿童进行军事教育。因为那时是个诸侯林立的时代,时刻是面临着弱rou强食的战争出现。从小培养儿童的战斗意志,正是那个时代的需要。 本篇内容里第一段:“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匪”:不,不是。“求”:恳请,需要。“筮”:古代用蓍草占卜。“渎”:轻慢,不恭敬。 本段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句话是教育上的关键理念,用现在教育上的话去解读,其意是老师不要主动求着去教给学童什么,应是学童求问老师,学童有问题要请教老师的时候,老师才给他回答。否则老师不管学童爱听不爱听,用填鸭式强行知识灌输,学童就会越学越烦,没了学习的兴趣。学童有困惑不解的时候,有求知的欲望,这才是最佳的教育时机,效果也最好,这句话是古人的教育理念。因学童若能够主动去学习,就会很用心,就会不断进步。如果是被动的学习,就会越学越烦,产生抵触情绪,老师再怎么催促,学生也会当耳旁风,应付了事,慢慢养成了怠学心理,即使再花多的世间补习,学习进步效果不佳,因为他心没在这里。所以教育不应强加给学童,学童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向老师请教,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本段里“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是讲老师与学生间教学互动问题,即讲究教育学童的方式方法。如学生第一次提问,老师就应给出问题的回答,答疑解惑是老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