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五十五) (第13/18页)
∧+ +∧∧∧+++∧ 而《道德经》与《系辞》的编篡者所见到的已是如下的这种八卦书写组合写法: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无论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由八卦符号比类联想出学说而已。而这些说法却让后人无法正确理解,和成为永远琢磨不透的东西。 但这里说的《易》有“太极”。《易》是《周易》么;“太极”是何概念?“两仪”,“四象”,“八卦”,让后人说不清,道不明了二千年。后学者也只有断章取义来阐述“太极”,“四象”,“八卦”。宋人从“太极”说发展出“图式”易学,而被今人阐释成“宇宙论”。这自然是引进了西学后,而套比出来的概念说法,事实上中西的哲学概念与理论体系是根本不相同的。 两汉时期是“阴阳五行”说的盛行时期,一切都套在阴阳五行这个法则中去解释天地万物(“天道”学说是循环的,“阴阳”学说是循环的,“五行”是循环的。而中国古代社会也在“治乱”中循环着,帝制时代的皇家也在不断的更替循环着,虽有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却是个没有发展,没有进步的社会)。 而两宋时期是“太极图式”说盛行,把世界万物都被套进“太极”阴阳图式法则中去解释。这都是源于《系辞》里的“阴阳、八卦、太极”之说,它虽不可与“八卦筮术”混为一谈,可在帝制历史上这些所谓哲学思想却在曾添着八卦筮术上的神秘感。这些“八卦”,“阴阳”,“太极”观点学说无疑又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