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八) (第12/13页)

了凶险。不能节俭克制,但能叹息后悔而改正,也就不会有过失。心安理得的节制,亨通。甘心乐意的节制,吉祥,这种行为必将受到人们的崇尚。若过分的节制,虽不是好事情,但也没有什么悔恨。”

    (解读)

    “节”:节制,节约。本篇是论述节制问题,即让君子懂得克制自己的道理。

    “节、亨。苦节,不可贞。”

    这是本篇的论题,其意是“节制有分寸,亨通,但过分的节制是不可做为常习而守。”这是立论应把握“节制”的利害关系。本句里的“苦”,是指刻苦,过分讲。

    “不出户庭,无咎;不出门庭,凶。”

    “出”:出现,显露。“户”:《说文》:“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玉篇·户部》:“户,所以出入也。一扉曰户,两扉曰门。”甲骨文“户”是象形字,像一扇门的形状。户的本义为单扇门。古时百姓小户只有单开门,而王公贵族的大门才是双开门。这里的“户庭”是指平民百姓之家。“不出户庭,无咎”,意思是“节制不出现在百姓之家,没有过失。”这一句与紧接着的一句是对比强调节制应是针对上层统治者而讲的,因《周易》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本句里的“户”是与“门”对比讲述所要讲的政治道理。“门”:指贵族门第。“门庭”:指豪门贵族之家,这里是寓意有家有国的统治者。“不出门庭,凶”,意思是“节制若不出现在贵族门庭里,就有了凶险。”本段是对比论述节制的对象,即让君子懂得克制自己行为的好处,相反其后果就会有凶险。

    “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若”:语气词。“则”:副词,表示前后两事的因果关系,相当于即、使、就。“嗟”:《玉篇·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