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八) (第11/13页)
“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血”:血泪,流血。“逖(ti)”:远。“出”:出现。显露。“去”:离开,去掉。 本句是说:“(为政)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既能消弭流血战争的发生,又能将这种美德彰显于远方,没有什么害处。” 本篇宣扬的一种王政,即王道思想,犹如后儒倡导的仁政思想,是恩泽于民的治国思想。让君子学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去恩泽民众,既能避免流血战争,又能把这种美德布于远方。这是作者的民本思想,《周易》作者已构建起儒学的思想体系(即“王”学政治思想体系)。《周易》既是儒学之根,又是中国政治哲学之源。 《涣》文是借水滋润万物来象征王道教化,这里用水流散四方滋润万物那样来比喻君王应恩泽万民的道理。本篇全是用比喻来寓意政治道理,宗旨如同后儒讲的王政(仁政)思想。 《涣》文如诗的句子: 王假有庙 利涉大川 用拯马壮 涣奔其机 涣其躬 涣其群 涣有丘 匪夷所思 涣汗其大号 涣王居 涣其血去逖出 六十、《周易》第六十篇《节》文,是为君子讲述节俭克制,修身律已的政治道理 (原文) “()节,亨。 苦节,不可贞。不出户庭,无咎;不出门庭,凶。不节若,则嗟若,无咎。安节,亨。甘节,吉,往有尚。苦节,贞凶,悔亡。” (译文) “六十、节制,亨通。 过分的节制是不可做为常习而守。节制不出现在百姓小户里没有过失。节制若不出现在贵族门庭里,就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