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七) (第10/14页)

这就是儒学的思想意识。

    “裕父之蛊,往见吝;干父之蛊,用誉。”

    “裕”:丰富,使富足。“往”:去,与“返”相对。“用誉”:受到人们的赞誉。本段意思是“丰富光大父业,向前发展会出现一些困难;但继承父业,会得到人们的赞赏。”

    “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本段里的第一个“事”,是指“谋取”,“从事”之意。“不事王侯”:是指不去谋取王侯这些显贵的位置。第二个“事”,是指父亲的事业。即继承的事业。“高尚其事”,这里的“高尚”,不同于后来所指道德情cao上的含义,这里还不能当成一个成语来解释。这里的“高”,是指敬重,看重。而“尚”的意思是崇尚,尊重。“高尚其事”,就是说“敬重与崇尚所继承的父业”。这里的“其”,是代指父亲的事业,这才是“不事王侯”的目的与根本。

    总之,“蛊”文是围绕着子承父业,不可学母亲所从事的事情而作出的论述,已显示了西周时期男女做事有别的社会意识。“蛊”的本义是指害虫,而本篇里是指子承父业。从最后一段内容来看,“不事王候,高尚其事”,也表露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向往。这种思想也确实对后世“道家”产生了影响。正是《周易》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无疑是博大而精深。

    《蛊》篇题目里的“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是比喻。在《周易》里有不少“利涉大川”的句子,这句话不是指顺利的渡过大河,而是个象征的句子。这是象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即正确的发展方向事情,其结果用“利涉大川”来比喻。而本篇中的“先甲三日,后果三日”,这是七日来复的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