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七) (第7/14页)



    保家卫国

    御寇抗敌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树木上

    有了安全的树丫落脚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高高地土山上

    妻子多年不能怀孕

    但终于年年承受过来

    鸿雁慢慢的栖落在屋檐下

    人们用羽毛做成的舞具

    欢庆胜利归来的远征人”

    《渐》篇完全是诗歌的语言形式,无疑是模仿了“诗”,是以“诗”(诗歌)转“文”(论文)的典型。《渐》文通篇以鸿雁起兴,“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渐》文里这种用“兴”之法,正是《诗》里诗歌的常用之法。也由此说明《周易》一书受西周早期先民诗歌的影响,是在诗性思维下,最早用诗的语言与体栽写了一部政论文章。

    《渐》文无疑是用“诗”的体裁,语言,并运用“比兴”手法,而隐喻着爱国主义的教育思想。篇中以鸿雁起兴,从夫妇离别到团聚的描写,是“兴”中有“比”(比喻)来欧歌一对别离夫妇,夫征,妇守的爱国情cao。这如同当代曾流行的一首“十五的月亮”歌曲那种政治含义。

    五十四、《周易》第五十四篇《归妹》文,是论述政治联姻,并非根本的政治道理

    (原文)

    “()归妹,征,凶,无攸利。

    归妹以姊,跛能履,征,吉。眇能视,利幽人之贞。归妹以须,反归以娣。归妹愆期,迟归有时。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译文)

    “五十四、出嫁meimei是为了联姻政治,可又发生了战争,有了凶险,而没有什么利益可图。

    出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