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 (第9/12页)
此文王免于羑里之日也。故曰"利见大人"”。 这说法同上面对第一爻辞的注释方法,即典型的“象数理”注释法。用阴阳爻数与十二月建之说,永远也联系不到所谓这一爻辞(文字)的内容含义上。况且“阳气将施”,就是“圣人将显”的征兆吗?又如何引申到“故曰"利见大人"”上呢?这种注释法,犹如胡诌八扯。 第四是引用对《乾》卦第三爻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注释,共引用了四家的注释。 首先引述东汉末期郑玄的说法,即“三于三才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郑玄是以“象数”里的天、地、人配一、二、三数(三才)天道思想现来说今本《周易》。前一爻郑玄的注释是“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此处出现的是“三于三才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郑玄把“三才、天地人”之说用到爻位上来说所谓的爻辞内容。这一爻辞内容里出现有“君子”一词,郑玄就通过三才之说引到对“君子”的说法上。但这爻辞里的“君子”是何意,郑玄等于什么也没说。 其次是引用三国时期吴国虞翻注释,即“谓阳息至三,二变成离。离为日,坤为夕。” 而虞翻又不同于郑玄的说法,但虞的说法里“离为日,坤为夕”应为八卦取象(象数里取象法),而“谓阳息至三,二变成离”之说是“象数”里的“数”说。这是属西汉阴阳消息之说法,因八卦配数字,十个数字又附会上阴阳。但这种注释无论如何也取系不上所谓爻辞内容的含义。也别以为这是多么神秘莫测的学问,实乃所进行的注释与被注释的内容是两不沾边。这种“象数”易学,既是《易经》文化拉圾,又是《易经》文化黑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