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二十一) (第8/11页)
2005年版第135页) 周人继承商制,已然是对社会各方面施行的是垄断。君王与贵族统治者考虑的是“祀与戎”,虽然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并不关注,在商与西周时期青铜主要用于青铜礼器与兵器,所以考古上很少发现青铜的生产农具。而从文献上也不反映青铜使用在农业生产工具上。 “在殷墟发掘中,从无发现清晰可以确认之农具,在甲骨文中亦从未见有关使用农具之卜辞。”(《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胡厚宣著第713页) 商、周(西周)虽进入青铜时代,但在农业生产上还主要是以木器、石器、蚌器、骨器农具,农业上并没有推广青铜生产工具,这是事实。 地上最早的文献是《书》、《诗》、《易》(周易)。而《书》里有伪作的篇章,《诗》作又夸度的时间长,有一些诗是春秋的诗作,而唯有《周易》是最早的可信书证了。即使《书》里的“商书”、“周书”文里没有涉及“青铜”这一材料的记录,也没有出现“铁”字。倒是《周易》一书里反映了有关青铜器物,但也没有“铁”字出现。 《周易》“噬嗑”篇中有“噬干胏,得金矢”,“噬干rou,得黄金”的说法。这里的“金矢”,是指青铜的箭头。这里的“黄金”是指青铜的金属物。 《周易》“解”篇中说:“田获三狐,得黄矢”。这里的“黄矢”同样是指青铜箭头。这一句是说猎获了三只狐狸,却又得回了铜箭头。 《周易》“姤”里有“系于金柅”。此处的“金柅”是纺线手工车上的一个青铜做的锭子。这反映了青铜用于家庭手工生产工具上的例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