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二十一) (第7/11页)
一个“连续性”的文化传承,而不是到了西周初出现了变革,正如胡厚宣先生所言:“故汉代及其以后旧籍从封建之制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世或更以前,此固不可信。然近儒谓封建之制,不特为周之所特有,且系周公之所独创者,亦不然也。 盖今人每以中国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中国一切传统的文化礼制,大半皆由于周公之制礼。据吾人观之,周起西土,在早期几无文化之可言,及入主中土,乃全袭殷商之文化,几乎无所变革,故殷与西周实乃为一个文化单位,其剧变化不在殷周之际,乃在东周以来。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傅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也。”(《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胡厚宣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在很多方面继续着商代后期器物的作风。这是由于周人在商代接受了商文化的强烈影响,伐纣以后,殷商旧地更沿袭着那里的传统。”(《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李学勤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大抵周承商制不假,在商、周(西周)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农业,而手工业和商业,如同土地那样是被王与贵族所袭断与控制。 “周朝灭商以后,完全袭用了商朝的官府手工业制度,在周初分封的时候,原来殷王室控制下的官府手工业者仍以原来整个家庭形式被分配到各个封国中去。……整个西周时期和春秋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主导形式都是官办和官营,时称"工商食官"”。(《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刘泽华等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