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二) (第7/11页)

第一篇文章,所论述的也是首要的政治问题。即“天下”如何来治,有什么人来治的问题。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把脉政治,提出的政治理念“群龙无首吉”。也隐含着反对霸权,向往的是“君子”之间和平共治,达到天下太平。然而,《周易》一书的哲学思想被后来王权专制思潮所遮蔽。因为《周易》一书里的君子共治的哲学思想与王权专制思想是项背的,所以王权专制思想把《周易》扭曲成卜筮之说,意在遮蔽其政治哲学思想。

    从诗的角度来,我们知道《诗》里的诗歌,多是四言一句,而《周易》的行文也多是四言一句。《周易》里的行文及手法同样如“诗”之“比兴”。如这第一篇《乾》里除一句“君子终日乾乾,夕阳若厉,无咎”的陈述句外,其它都是比喻句子,皆以“龙”来比喻事理。以“龙”来隐喻君子安身立命,执政处事的道理。即学“龙”的那样替藏,变化,升腾的本领。这是象征,隐喻手法使人一看就明白无误的认识到作者所比喻,所象征的含义。本篇的末句更有一凡象征的深意,“见群龙无首吉”。

    总之,《乾》文通篇就是以“龙”来比喻事理,无疑讲述的是让君子以龙为道,屈伸有度的政治道理。

    《周易》第二篇为《坤》,依然是用诗歌形式与诗歌语言来阐述事理,即为君子讲述的是要懂得效仿大地,容纳万物的道理。

    我们看《坤》原文与今译

    (原文)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履霜,坚冰至。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括囊,无咎无誉。黄裳,元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利永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