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九) (第10/14页)
“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茀”(fú):首饰。本句还是比喻,是用妇女丢失了头饰,而不要追找,过一段时间就会获得。这是“七日来复”的认识观,认为一些事物会自然而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本句是引用古代历史事件来说明事理。这里也表明的是“亲君子远小人”的政治观念。不过此处的“小人”不是道德的概念,而是身份的概念。为何不用“小人”呢?因“小人”是百姓,不属“君子”之列,“小人”是统治的对象,又是“君子”关爱的对象。像政治上的大事,是用有血统身份的“君子”,而不会用没有血统身份的“小人”。其目的是防止“初吉终乱”的社会局面发生。此处引用殷商王朝的高宗武丁能够克伐鬼方部落而取得胜利,正是“亲君子远小人”的结果,其目的是保证分封统治的长久不移。那么,此处引典所寓意的政治道理也就很明确了。 “繻有衣袽,终日戒。” “繻(rú)”:彩色丝织品。“袽(rú)”:败絮。 本句意思是“华丽的丝帛绸衣,终会变成破衣败絮,终日要小心戒备。” 本句是比喻,意在说明事物是在不断的转变中,如华丽的衣服会变成破衣败絮那样,以此提醒统治者时刻要有忧患意识,及戒备的心理,免得“初吉终乱”的局面发生。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禴(yuì)”:祭名。王弼认为是一种薄祭。 本句是引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来说明道理,虽然这里没有直接点明东临与西邻是谁,但从本段内容来看,这里的“东临”应指殷纣王,而“西邻”是指周族文王。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