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朝鲜义助 (第7/9页)
这源于天启七年断粮断饷后,毛文龙对皇帝的口出不逊,也源于根深蒂固的“以文制武”,以及对边镇武将的不信任。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毛文龙被文官构陷,牵扯进阉党王国兴谋逆案,已经被打上了“阉党”的标签。 而崇祯的处置也能看出他对毛文龙的态度,不用什么三司会审,直接将王国兴处死,等于是认可了文官的诬告。 既是阉党,那必须除恶务尽,这可是朝堂上的东林君子们历史使命。 有这么多敌人,又陷入最危险的党争,历史上的毛文龙必死无疑。即便是现在,郭大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救他一命。 郭大靖放下了手中的邸报,长长地叹了口气。 登莱巡抚被罢,袁督师的奏议又得到了批准。 从今以后,凡是运往东江的钱粮器用,不再由登州、莱州直接运往东江,而是从山海关起运至觉华岛,经过蓟辽督师衙门挂号,再登舟转运至东江。 也就是说,袁督师通过蓟辽督师衙门的节制、转发和核查,控制了东江镇的粮饷、军器。 在外人来看,不过是换个地方转运,多个核查的程序。但真的是这样吗? “来人。”郭大靖的声音有些低沉,对唤进来的亲兵吩咐道:“准备一下,明天启程赶往南关。” 毛文龙对于主动发起袭攻的作战计划并不算积极,理由也很充分,部队中的火枪装备数量,还达不到他的标准。 对此,郭大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火枪数量确实无法满足四个协的人马,也只能尽量平均分配。 而平均分配就意味着每协的部队都装备不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