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四百五十五章 辽镇官兵各有所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 辽镇官兵各有所想 (第1/7页)

    当时的辽东,只包括后世的辽宁,以及吉林省的一小部分。

    象什么长春、四平等地,要么是荒地,要么只有稀少的渔猎民族存在,连个地名都没有。

    也不能说没有名字,在大明的定义中,图门江以北是属于奴儿干都司的地盘。

    在郭大靖眼中,不能把疆域大大扩展,甚至是超越后世,岂不是有损于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况且,辽东,甚至换成东北,将是有别于大明国内的一块沃土,一片试验田,一块最稳固的后勤基地。

    在国内民乱四起,遍地烽火的情况下,辽东将成为郭大靖为大明子民所建设的安居之地。

    象赵青山这样的普通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但心中的担忧和顾虑,还是存在的。那就是对于目前政策的延续性,并不托底。

    人亡政息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如果朝廷将毛文龙和郭大靖调走,改派其他官员来治理辽东,谁知道会不会重演高淮乱辽的惨事。

    历史上,朝廷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一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派遣的官员,也多给辽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相出巡,如虎捕人;上天无路,钻地无门”,“若遭大虏还有命,若遭家丁没得剩”。

    这些在辽东流传的民谣,就体现了明朝晚期辽人的苦难,以及对于朝廷的怨气。

    努尔哈赤叛明之后,席卷整个辽东,并不是军力有多么强大,而是辽东已经糜烂,辽人已经离心。

    郭大靖一边与赵青山闲聊,一边在思索,为什么老百姓会出现这样的担忧和顾虑,尽管看起来似乎并不会影响大局。

    等到送走赵青山,郭大靖也想得七七八八,并不多能够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