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三百二十四章 崇祯的心理变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四章 崇祯的心理变化 (第4/7页)

至于火器,刘宗周等人认为那是细枝末节,并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刘宗周之流不仅反对制造红夷大炮,还大力反对引进葡萄牙炮手学习军事技术,主张驱除所有的传教士,将其“放还本国,以永绝异端之根。”

    崇祯皇帝虽然保留了葡人技师来制造火炮,却不得不给刘宗周等人面子,没有雇佣葡萄牙炮兵升级明军的火炮技术。

    但东江军用实战证明,先进火器在战争中确实能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这让崇祯又有了心理变化。

    王承恩眨巴眨巴眼睛,终是没有说出心中的疑惑。

    东江镇就聘请了西夷技师,也能够制造火炮,只要资金和人力充足,并不需要朝廷再去做同样的事情。

    但崇祯这样做,显然有他的想法和理由,应该还是担心毛文龙难以节制,不想在这火器制造上太过依赖。

    对于文官和武将的态度,也决定了崇祯暂时不会把给予袁崇焕的大权收回或削弱。

    封建王朝就是那样,不要求你的才能最高,本事最强,首先考虑的是不是对皇权构成威胁。

    就是你有通天的本事,皇帝觉得你不够忠君,觉得你可能会危及到他的龙椅,那也不会放权使用的。

    其实,这也是从古至今大多数团体的用人标准差不多。有本事是其一,还要听话,那才是领导喜欢的,会提拔重用的。

    …………………

    郭大靖有本事,他也很听话。尽管这种听话,和低三下四,和谄媚逢迎,没有什么关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