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七十五章 辽东战略的错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辽东战略的错误 (第6/7页)

然还是不太肯出大力援助朝鲜的。

    朝鲜王室和多数大臣对待东江镇的态度并不友好,倒是很嫌弃东江镇给他们招来建虏这个凶恶的敌人。

    很多朝鲜人对东江军也不喜欢,因为要供应东江军粮食,这是他们额外要缴纳的赋税,称为“辽米”。

    但现在,毛文龙已经完全清楚明白。援朝之战打得如何,决定着东江军日后的发展。这是在为自己打,而不是朝鲜。

    “我军连战连捷,又击杀建虏王子岳讬,相比关宁军,已是高下立判。”毛承禄宽慰着义父,微笑着说道:“牵制作用明显,朝廷不会看不到的。”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说道:“未必会如此简单。重关宁、轻东江,这是朝廷的大战略决定的。关宁锦防线啊,那可是帝师孙阁老极力主张的。”

    在明末,孙承宗无疑是大大的忠臣,能力也是当时大臣中的佼佼者。

    最后守卫高阳时,孙承宗与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都战死。史书评价“死义更烈”。

    但站在后来者的高度,孙承宗所施行的关宁锦防线可谓是劳民伤财,大明也为此流光了最后的血。

    事实证明,用堡垒推进战术是无法击败建虏的。这与宋朝与西夏时的形势不同,最重要的就是明军根本不具备与建虏野战的能力。

    而关宁锦防线的末端—锦州,也数次成为建虏围点打援的目标,并屡屡得逞。

    最后的松锦之战,明军的九边精锐尽丧,可算是明清战局的转折。至此,明朝对建虏再无反击之力。

    当然,如果因此就说是孙承宗毁了大明,就有些苛责了。

    其实,大明的灭亡,不是一人之力造成的,而是整个朝廷和官僚集团的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