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二百七十四章 严阵以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严阵以待 (第5/7页)

郭大靖也不能准确判定。

    但多个朋友多条路,但朝鲜方面还是为东江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尽管这只是亲明官员私下的行动。

    而派来的这些朝鲜人都是林庆业和崔孝一信任的,不会走漏消息,招致建虏对朝鲜王室的施压。

    而郭大靖把他们安排在南关防线,也是考虑到安全和保密。如果作为防守的一方,还能被俘虏,那该有多倒霉,多愚蠢。

    有时候胆大的出奇,有时候又谨慎小心得过分,郭大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些分裂?

    如果算上后世的思维,以及现在的举止,说是分裂也不过分。

    郭大靖停下脚步,看着地上的炮弹,琢磨着能不能改造成触炸引信。

    要是简单的,象燧发枪的那种机关,倒是能造出来,但效果不一定好,制造起来也费时耗力,成本甚高。

    而且,触炸有触炸的好处,延时也不是一无是处。

    冒着丝丝青烟的炮弹落地滚动,谁看了不得忙着躲避?对于建虏的心理震慑,打乱他们的进攻队形,更加有利。

    金重国会错了意,上前指点着一撂中间带孔的圆木板,说道:“这个小东西的作用很大,有了它,射程比原来又有提高。”

    炮弹的制造基本上是手工,因为公差的关系,为了保证能装进炮膛,通常会做得小一些。

    这和火枪是一个道理,铅弹不能卡住枪膛。小的话还能用,大的话,你就得用锤子往里砸了。

    正因为如此,气密性就差了,发射药包的力量得不到充分发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与炮口口径比较楔合的圆形薄木板便被发明出来,就是这么简单。

    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