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章 倭商,玉米 (第3/7页)
水送回家,收拾了一下,便出门和约好的同伴向造船厂走去。 “听说隔几天就会发一次鱼。”同伴张小栓伸手指了指远处的老村子,说道:“岛上的老住户说的。” “那敢情好啊!”张膀咧嘴笑着,“刚下船的时候,着实被那条大鱼的骨架给吓着了。那么大,光rou就能有几千斤吧?” 张小栓呵呵一笑,说道:“我问过老住户,那条鱼有两万多斤,除去骨头和油,也有万八千斤的rou。而且,听说那rou吃起来鲜嫩,象小牛rou。” 说着,张小栓舔了舔嘴唇,用力地咽了口唾沫。 张膀也觉得口中生津,嘿嘿笑了两声。 “等到再招兵的时候,我要报名。”张小栓看着张膀,说道:“你呢,想不想给家里挣钱粮,让他们多吃几顿饱饭。” 张膀有些犹豫,说道:“我倒不怕死,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家里怎么办?” 张小栓说道:“有抚恤银啊,还答应照顾烈士的家属,不使他们挨饿受冻呢!” 张膀沉默下来,还是迟疑不决。答应得好好的,可能保证将来没有变动?心里不托底呀! ……………….. 捕捞产量有明显增长啊,看来拖网技术正在被渔民们逐渐掌握并日益熟练。 而得益于皮岛本部派来支援的工匠,广鹿岛造船厂一个月能下水五艘长九米、载重3-4吨,船头两侧装饰有“亮眼木龙”的渔船。 这种渔船是宋朝后期出现的船型,在舟山一带比较多。因为船并不是很大,多在浅海近岸进行作业。 浅海沿岸也能让郭大靖满意,只要船够多,捕捞量就能不断增长,向着支柱产业的目标不断接近。 而随着工匠熟练度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