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恤民苦枉为帝 (第6/7页)
其意,说道:“如果东江镇能发动牵制,争取数月时间,锦州等城便能修好。” 崇祯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说道:“毛文龙上奏说建虏将发起进攻,请求恢复粮饷,并索要物资器械,难道是借机要挟?若朝廷不允,便不出动牵制?”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说道:“既然金州大丰收,东江镇便无缺粮之虞。只给他们些物资器械,奴婢以为也无妨。” “既不缺粮,却又要朝廷恢复粮饷,真是贪得无厌。”崇祯甚是不悦地说道:“毛文龙虚报糜饷,朝廷未治罪,他还屡次上疏狡辩。” 王承恩勉强笑了笑,却不好接这话。他也知道皇爷是在发泄情绪,总归是已经有了决定。 果然,崇祯说完之后,似乎好受了一些,思索了半晌,说道:“着登莱道王廷试给东江镇送些作战物资和盔甲器械,再告诉方正化,若建虏进攻辽西,务必督促毛文龙出兵牵制。” 王承恩躬身领旨,又提醒道:“那金州的土豆呢,是否运来些,先种着试试?”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试试也无妨。” 茶水喝完,崇祯没有马上继续处理奏疏,而是微皱眉头,思考起辽西筑城所需的银两物资,该从哪里多征些,又该从哪里节省些呢? 辽饷三次加派,合计加征银两四百八十多万两。其中扣除北直隶和地方其他用途,尚余三百万两不到。而山海关一地,即年需支银四百万两。 再加上关外诸城的驻军花费,辽东战事使得朝廷财政的负担极重。 而那些赞成和支持关宁锦防线的官员,要么是不太懂经济,要么就是别有用心,想从中捞一笔。 当然,也不是没有明白人看透其中的严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