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恤民苦枉为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恤民苦枉为帝 (第5/7页)

年再加三厘五毫,第三年又加二厘,前后三加,即每亩加征银九厘。

    崇祯三年,又强征“辽饷”,亩加征银三厘。

    崇祯十年,强征剿饷;崇祯十二年,再征“练饷”。

    在皇帝看来,不过是几分几厘的银子,何至于拿不出来;但在百姓看来,田地荒芜、颗粒无收,连碗粥都喝不上,又哪来的银子?

    崇祯的所作所为,让他在临死时所说的“勿伤百姓一人”的话,显得是那么可笑而虚伪。

    在他的统治下,在他不断的加派下,逼死逼反了多少百姓?就是杀进京城,冲进皇宫,让他走投无路的义军,不也曾经是安分守己的大明子民?

    批复完李应期的奏疏,崇祯放下笔,稍事休息了一会儿。

    他想让自己的头脑缓一缓,以便更加聪慧睿智。可却不知道,他的每一个“英明”决策,都是在使大明内部的火焰烧得更旺,把大明向灭亡更推了一步。

    王承恩适时地奉上香茶,又躬身退到一旁。

    崇祯喝着香茶,脑子似乎真的灵醒了很多。

    放下茶碗,他转向王承恩问道:“王伴儿,方正化上奏说金州今年大丰收,有种叫土豆的东西,亩产达到了三千多斤。”

    王承恩躬身道:“皇爷说得不差,方正化确实是这么说的。他还说,东江镇在全力备战,今冬建虏会来攻打。”

    崇祯沉吟了一下,说道:“可袁崇焕的奏疏上说,建虏打造大量的器械,有攻打锦州、大凌河等城,甚至是宁远的迹象。”

    停顿了一步,他又接着说道:“锦州、大凌河等城还未修筑完成,若建虏来攻,就只能撤回宁远坚守。”

    看崇祯皱起了眉头,王承恩自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