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章 崇祯的思维 (第7/7页)
可他不想想,西北各镇官兵缺粮缺饷,已经非常严重。兵卒每人月领兵饷银5钱,不足买米一斗,“衣不遮体”,甚至当卖盔甲器械、卖妻鬻子。 农民是没有什么军事素质,但很多官军也为生活所迫,将会加入到起义队伍中,使明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声势不断大涨。 “皇爷,天色已晚——”王承恩上前躬身劝谏道:“要多注意龙体。” 崇祯放下茶杯,轻轻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多事之秋,朕自当励精图治、勤勉政事。” 王承恩低声应是,稍显无奈地从小太监手中拿过几本奏疏,呈了上去。 “王伴给朕挑重要的说一说吧!”崇祯也确实有些疲累,轻抚着额头,把身体往椅子里靠了靠。 “奴婢遵旨。”王承恩拿过奏疏,说道:“内阁首辅韩爌奏称:主治魏党一事当要犯从严,协从不问,不宜诛连太多太广,并列首逆要犯五十余人上奏。” 才五十余人?崇祯的脸色阴沉下来,心中不悦。 要知道,“钦定逆案”列名的可是二百六十二人,罪分六等,都要受到惩治,他才满意。 “驳回,要韩爌与李标、钱龙锡重列名单。” 王承恩应了一声,又拿过一本,奏道:“登莱巡抚孙国桢有奏,天启七年加派只收上五万石,因东江镇缺粮断饷、饿殍遍地,先发三万石以接济救急。” 既然天启七年的加派已经收上来了,本来就是给东江镇的,孙国桢觉得发粮救急也不算什么大事。 这本来就是登莱巡抚的责任,朝廷又没有明令要扣下不发。于情于理,这都不算是擅自决定,而是按惯例行事。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