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崇祯的思维 (第6/7页)
京师,皇宫。 各地军队断绝粮饷,将领们上疏哀告求诉,对于崇祯来说,根本没放在心上。 登基数月,将不可一视的九千岁打翻在地,割首戮尸;阉党骨干一个个地被清算严惩,一批“正人君子”充斥朝堂。 崇祯皇帝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沉浸在东林党官员吹捧的“圣人出”赞颂中。 励精图治、气象更新,崇祯皇帝举目四顾,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很行,大明必然在自己手中扫除积弊,重新振作国势。 可他却不知道,天启七年到崇祯二年,是后金最虚弱的时期。不需要什么大的行动,只要严防死守,就足以令后金在财政崩溃中灭亡。 可以说,崇祯越是折腾,越是觉得自己很行,越是在给后金渡过难关的机会。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夜色渐深,勤勉的崇祯帝还在批阅奏疏题本,正在用他自己的勤勉,推动大明向灭亡之路走去。 天启七年七月,陕西饥荒愈加严重,加之疫疾肆流,死民甚多,“草木尽、人相食”。 而官吏搜刮、催征更甚,白水农民王二、种光道等,聚集灾民数百,插旗起义于白水县,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但对于明朝官员来说,几千饥民闹事,算不得什么,时间长了就消停了。按他们的话说:“此饥氓,徐自定耳。” 崇祯也没有这当回事,大明天下大着呢,不过是渭北的两三千饥民,拿着木棍锄头要口饭吃而已。 给三边总督武自望的奏疏作完批示,崇祯帝才放下笔,喝着茶水,稍作歇息。 饥民作乱,官军剿灭之。在崇祯看来,就是这么简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