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三百八十七章 工厂新模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七章 工厂新模式 (第2/7页)

敬业精神,以及对东江军的贡献,郭某十分钦佩,更是非常感谢。”

    对于葡人的职业cao守,郭大靖还是很赞赏的。

    在制造枪炮上,尽管有勤劳,且不乏聪明才智的工匠,但在理论上的欠缺,还是必须由葡人来弥补。

    什么抛物线原理,什么发射的初速度,什么倍径比,对于没学过物理化学的工匠们来说,只能是死记硬背地机械记忆,更多的还是靠经验主义。

    从娃娃抓起是来不及了,尽管在慈幼院的孩子们将在文化水平达到要求后,开始系统地学习物理化学地理方面的知识,可这至少要五六年的时间。

    最快能见效的办法,便是招揽读书人,直接学习新科目,也就是科学知识。

    郭大靖是这样做的,但目前在工坊的知识分子,不仅人数少,且并不如何安心地学习研究。

    毕竟,西夷的奇技yin巧,国人口中的手艺,都是下等人才做的。

    读书人嘛,要么科举当官,要么就是从事不掉身份的工作。比如教书先生,比如政务官员……

    不从思想上做根本的改变,没有对科学的热爱和钻研,总归是拔苗助长,不是长久之计。

    同样的,还有炮兵的训练。

    虽然葡人教出来的都合格,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炮兵们都是拿着固定数据编订的小本本,来cao作和调整火炮。

    “郭大人对在下也十分照顾,在生活方面令人满意。”多尔纳罗笑了笑,说道:“从壕镜招募枪炮技师,甚至是炮兵教练,并不困难。”

    郭大靖沉吟着,没有马上回答。因为,他想到了一个人,在思索是否能从朝廷那里要过来。

    孙元化,晚明最有名的科学家,却被官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