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七章 建虏的奋力挣扎 (第4/7页)
如果颓势难挽,面对敌人的不断压缩推进,多尔衮确信是很难坚持三年的,尽管他平常都表现得镇定自若、信心满满。 “既然没有意见,那便如此布置,按期发动吧!”多尔衮面色严肃地说道:“如今的形势,尔等都很清楚。不战就是坐以待毙,若是再败,更加不堪设想。” 众人躬身施礼,纷纷退了出去。 多尔衮收起了那副人前的姿态,向后靠进椅子,微闭上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如今的形势,比老奴刚死、皇太极初继位时还要难过,甚至可以说是最危机的时期。 那个时候,不过是四方封锁、物资贵乏。但不管是辽西的明军,还是僻处海岛的东江镇,抑或是朝鲜和察哈尔部,都没有发起主动进攻的实力。 也正因如此,皇太极才能先击察哈尔,再征朝鲜,打破四方封锁的困局。 在多尔衮看来,他会比皇太极做得更好,因为这些都没有太大的难度。甚至于,在征伐朝鲜的时候,还遭到了东江镇的奋力抵抗,损失不小。 但现在,多尔衮面临的是地狱难度的困难,只是东江镇,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尽管林丹汗再次被他派出精骑逐出故地,但作用极其有限。察哈尔部依然在蓟镇、宣大边外活动,依旧能封锁后金与明国走私商人的联系。 至于朝鲜,虽然还未撕毁盟约,但在实际上,已经断绝了通商,使得建虏获取物资的渠道几乎完全断绝。 嗯,还有一条渠道能够获得象丝绸、棉布之类的商货,那就是通过蒙古人与东江镇的马市交易。 多尔衮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但却没有加以制止。因为,他们也能从中得到些物资。 只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