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六章 对崇祯的担心 (第1/7页)
东江军的战斗意志一直强于辽镇,主要的原因之前也提到过,那就是对建虏毁家杀亲的仇恨。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仇恨很可能会澹薄,甚至会被其它的感情和困难所取代。 所以,保证将士们衣食无忧,并惠及亲人,从而生出强烈的保家卫国的信念,便是郭大靖在这几年中努力去做的工作。 粮饷充足,甲精兵利,要打胜仗其实也并不算难。 特别是从郭大靖的思维,并不崇尚什么奇谋妙策,就是火力至上,用实力进行碾压的的作战模式。 现在很象后世的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之后,翻身的农民踊跃参军,成为了扭转战局的关键。 目前的东江镇地盘上,所施行的政策,与之有着相似的效果。 大量被收复的土地分到百姓手中,再辅以无息贷款等优惠方式,使得百姓们在战乱未息的情况下,却能享受到比以往更好的生活。 在古代,土地的作用就是这般巨大,是老百姓最为认可的生产资料,是赖以养家湖口的最重要的手段。 有了土地,便与当兵拿饷吃粮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吃饷粮的话,人死了,除了有可能的微薄抚恤外,亲人却再也拿不到粮饷了。分给土地则不同,家人可以长久地依靠耕种生活。 东江镇的百姓每家差不多有个十亩,甚至是五六十亩,还有百多亩的。 如果按照土地的价值,等于是东江镇给每家每户发放了几十两银子。而且,土地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只要勤快耕种,便是能持续产出的稳定营生。 老百姓有了田地,除非逼不得已,是不会出卖的。毕竟,那是终生的职业,是可以传诸子孙的产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