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_第七百三十章 钢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章 钢芯 (第3/4页)

密性太差导致射程和精度远低于前装枪,没有实战价值。

    李植想生产后装枪,还必须等待机床工厂的机器升级换代,再把精度提高一些。

    而且,后装枪是使用底火的,这就涉及到雷酸汞的生产,这也是一个难题。雷酸汞不但极不稳定,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爆炸,而且毒性很强。想安全的生产雷酸汞,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在机床工厂转了一圈后,李植明白要造出后装枪还需要时间。

    不过也不是说没有后装枪,就无法在技术上压倒江北军的。李植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当然还有其他的办法。他带着韩金信又走进了范家庄的铸造工厂。

    李植麾下的铸造工厂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原先浇铸一门铁芯铜体大炮需要几天的时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手工找到铸件的圆心,调整好铁芯和铜液的位置。但如今,这种校对工作都交给了专门设计的机器,生产速度大为提高。

    技术的进步,让大规模浇铸新式子弹变成了可能。原先找准心的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现在却可以在机器帮助下批量cao作。

    李植一走进铸造工厂,就看到门口的货架上摆满了新鲜出炉的钢芯铅弹。

    李植从货架上拿起一枚钢芯铅弹看了看,发现那子弹中间的钢芯十分坚硬。这种钢芯使用的是范家庄最好的坩埚钢,用于破甲。然后在钢芯的外面套铸了一层铅,铅质较软,能够保证子弹在枪膛内和膛线绞合,发生旋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